首页 > 读 文 > 只有PRD?远远不够!“一档三表”才是产品经理应该交付给技术实现团队的
2021
10-25

只有PRD?远远不够!“一档三表”才是产品经理应该交付给技术实现团队的

首先说明一下,我这里提到的“实现团队”主要是指RDMS中的“技术实现团队”。

对于产品经理而言,要把自己的产品构想形成产品介质,肯定离不开技术实现团队的支持,这个团队至少会包括研发团队,设计团队,和工程团队这些角色。

同时,我们也知道,我们通常会用一个文档来记录产品需求,这个文档我们习惯称之为PRD(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叫法,这里仅以IEEE的命名为准),也就是说,PRD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规格之间的一个中间文档,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看下图:

当然,对于产品经理来说,有个PRD就可以了,因为这个文档记录了我们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过程和结果,但是对于下一阶段的技术实现团队而言,他们其实并不关心你是如何分析每个市场需求的过程的,他们的关注点是在“我用技术要去实现哪些需求”。

因此, PRD可以成为产品经理记录产品需求的“数据仓库”,但却很难成为交付给技术实现团队的介质,因为太庞大了,因此,这就需要我们把“数据仓库”中的,技术实现团队关心的“数据”经过处理后,用一些合适的形式呈现给他们。

也就是说,我们交付给技术实现团队的,和产品需求有关的,规范的载体,都应该包括什么呢,从整体的角度看,应该包括“一档三表”。

1、一个文档

产品需求文档:PRD

关于PRD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啊,不仅在咱们联盟的官网上有资料可以学习,网络上对于PRD的介绍也是汗牛充栋,哪怕产品经理们对产品管理中的很多工作有认识差异,但这个工作却难得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。

甚至可以这样说,有些产品经理其实直到现在,也就会做这个文档。

总之,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观点,对于产品经理而言,PRD就是记录你分析产品需求过程和结果的“数据仓库”,所有和产品需求的有关的交付物,都要从这个数据仓库中取出。

这里顺便说一点,有朋友会说了,我有原型,是不是就不用写PRD了?

错了,第一,原型本质上只是对PRD的一种具象体现,没有PRD,原型就没有了依据;第二,原型的首要作用不是具象体现PRD,而是面向目标用户的一种验证产品需求正确性的载体,这点呢,其实很多产品经理,很多企业都没搞明白。

很多企业的产品经理把原型做完后,直接让技术团队去开发了,这完全错了。

2、三个表格之一---需求-原型联系表:RPRL

需求-原型联系表:RPRL,Requirements-Persona Relation List。

我们知道,所有的需求都是来自于现实的消费者,我们对这些消费者进行细分之后,就会形成一个个目标市场,但是,这还不够,因为我们必须得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形象来指代目标市场,这个形象就是用户原型。

因此,我们在完成PRD后,为了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表示需求和目标市场(也就是用户原型)之间的联系,我们需要做一个表格来对这种关系进行细节上的说明,具体怎么来做呢,大家看下图:

表格内容很简单,一共就三列:PR ID;原型;需求细节说明。

PR ID:这个编号继承自PRD,编号务必要和PRD中的需求编号一致;

原型:原型名称和原型类型是必填项,原型身份(这里以职业为例)可选。

用户原型名称是很多产品经理在管理原型时忽视的一个地方,就如同我们会给目标市场细分起个名字一样,用户原型也必须有个名字才能在团队中进行更好的交流。

原型类型也是需要填写的,因为在用户原型中,我们通常会分为“主要用户”和“可选用户”,我们必须在列表中界定哪个需求是哪类用户原型涉及的。

需求细节说明:我们在PRD中对产品需求的说明是经过了分析后的高度概括的结果说明,那么,这些需求的详细情况是什么,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,这就是需求的细节,用专业的话说,就是在什么样的现实场景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需求。

这个必须要说明,否则你没有办法印证你要实现的某个需求是客观存在的。

这个需求细节说明的内容来自于《用户用例文档》。

3、三个表格之二---产品需求/功能优先级分析表:PFLM

产品需求/功能优先级分析表:PFLM,Priority Functions List Matrix。

这个在《【模板】从设计《产品功能优先级自动化分析工具》看产品经理的业务思维》一问中已经有详细介绍,在此不做赘述。

4、三个表格之三---产品需求/功能列表:LoF

产品需求/功能列表:LoF,List of functions。

这个表应该是实现团队最关注的一个表格了,因为在这个表格里呈现的就是实现团队最关心的信息,大家看下图:

这个表看起类内容多,但是并不复杂,关键内容都是来源于PRD,具体怎么填这个表就不多讲了,关键地方我都有解释。

其实这个表可扩展,可缩减,如果在此基础上扩展一些市场方面的信息,就可以以列表形式呈现MRD,同样,如果在此基础上缩减到只剩下PR ID,需求说明,优先级,那么也是可以的。

这个就看个人的习惯了,总之,只要能把技术实现团队关心的信息体现出来就可以。

5、总结

在第一张图中,我们应该看到了,我们定义产品需求,是为了让技术实现团队完成技术规格设计的工作,同时呢,产品需求又来自市场需求,因此,这个一档三表其实扮演的是对需求的承上启下的作用,大家看下图:

当然,如果再往上导,市场需求如何来自问题,问题又如何来自痛点,这个在本篇中就不介绍了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《构建产品管理个人知识体系学习资料包》获取相关知识。

同样,如果往下走,那么其实就是涉及到RDMS的工作规范了,产品经理就不好干涉太多了。

尽管我们在交付技术实现团队的介质上用了一档三表,但其实仔细看这些表格的内容,就会发现,说到底,还是在说明:

1、用户是谁:用户原型;

2、他们所处的环境:用户用例/使用场景;

3、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:需求说明。

而这些涉及到的工作和体系就要包括:

1、目标市场细分;2、用户原型塑造;3、用户用例说明;4、使用场景构建(业务流程设计中的一部分);5、需求管理体系(RPM模型中四大管理体系之一)。


本文》有 0 条评论

留下一个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