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读 文 > 增长的另一个思路:如何用 “相邻用户”促进产品低成本,快速的增长(上)
2023
07-03

增长的另一个思路:如何用 “相邻用户”促进产品低成本,快速的增长(上)

我们知道,在考虑产品的增长时,最常见的就是两类思路:存量增长和增量增长。

存量常见的操作有产品(线)延伸,增加额外价值,产品捆绑等,比方说砾石公路车(瓜车,既能走一部分的非铺装路面,又能有竞速的乐趣)就是很典型的产品线延伸;

增量常见的操作有拓展新市场,开发新产品等,比方说这几天京东在我们这里就在开展“新用户一块钱领二斤鸡蛋”的活动(当然,这属于拓展新市场中的具体运营策略)。

归纳起来,无论是增量增长,还是存量增长,都是在基于一个一个可以划定的目标人群在想策略,玩手段。

但是,企业和产品经理应该有这样的感受,对于产品的增长来说,现在的情况是“增量贵,存量难”。

原因我们都知道,在增量中,即使你能用很低的成本拉来一个新用户,但是你却很难把他转化成活跃用户,以及最终留存下来。

就像刚才说的京东接近于免费送鸡蛋拉新的用户,我观察了一下,几乎都是老头老太太们在排队扫码,没错,一分钱是拉来了一个新用户,但是这样的新用户几乎没有可能成为活跃用户。

从产品管理的角度看,就是现实人群和产品经理划定的目标人群完全不匹配,好吧,我们这样来说,这完全是运营一方面的操作,和产品经理没关系。

同样,在存量中,如何让目标用户高频次使用和消费,同样是京东一个棘手的问题,我算是京东的老用户了,但是我现在的消费频次越来越低,毕竟很多用户像我一样,意识中认为买3C上京东,但是3C产品普遍都是耐用品,没人会隔三差五买冰箱彩电的,那日用品呢,这个京东就有点不占优势了,都是些小玩意,单价都不高,如果在淘宝或拼多多买,几乎都包邮,但是京东必须满99元,还不能超重才行,我买一个10块钱的玩意,得搭6块钱的运费,太不合算了。

我个人认为,这些问题其实才是最最基础的问题,也才是最最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,什么新的运营策略,新的产品功能,新的品牌战略,新的业务组织架构,其实都是需要建立在对用户深度思考之上的,而现实的情况反而是当我们对现有的用户习以为常的时候,我们忽视了从现有用户中进一步深度挖掘他们的价值。

在本文中,我就来介绍一个概念:相邻用户。

1、相邻用户来源于哪里?

2016年,当Bangaly Kaba来到Instagram负责增长的时候,Instagram只有4亿活跃用户,但是当他两年后,也就是2018年离开的时候,Instagram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10亿。

他在总结2年增长6亿用户的时候,重点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:

当我发现Instagram已经处于线性,而不是指数增长的时候,我和团队认真研究了Instagram增长乏力的原因,然后开发了一种方法来诊断我们的问题,并解决了一系列问题,这些问题重新点燃了增长的势头,并帮助我们在我离开时拥有了超过10亿的用户。

我们的成功是基于我现在所说的“相邻用户理论”。

由此可以看出,相邻用户理论发源于IT行业,但其实只要理解了这个理论,就会发现,这个理论其实可以适用到大多数的行业中。

2、什么是相邻用户?

Bangaly Kaba对“相邻用户”有一个定义:

相邻用户是指知道某个产品,并可能尝试使用该产品,但无法成功成为黏性用户的用户。

毕竟Bangaly不是学术界的,对此概念的定义非常接地气,我呢,再把这个概念从产品管理的角度说的“土”一些,相邻用户有三个特征:

1)知道你的产品:说明相邻用户对某个产品有意识,有认知,也就是已经存在于心智中;

2)正在使用或者曾尝试使用:说明相邻用户已经和你的产品有了互动,属于存量用户;

3)他们始终无法成为你的高阶用户:说明你的产品因为某些原因而阻止了他们走向最终的用户类型。

如果我们从用户采用产品旅程图(AJM)的细粒度角度看的话,其实“相邻用户”就是卡在阶段4上的用户,大家看下图:

也就是说,相邻用户是那些经历过你的产品的“惊喜”,但不愿意或无法进入到活跃阶段以及之后的用户。

3、AJM给了我们什么启示?

通过分析AJM,能在“相邻用户”上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?我觉得至少有三点:

1)“相邻用户”属于存量用户,这就是要求我们,如果要通过“相邻用户”实现增长,要把焦点放到存量上,而不是增量上。

2)“相邻用户”不是新用户甚至都不是新的细分用户,而是已经开始使用你的产品,但是频次不高或活跃度不够的用户,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要发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他们出现这种情况。

3)“相邻用户”是潜在的具有长期价值的忠诚用户,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从“困境”中走出。

4、一张图表示“相邻用户”到底在哪里

“相邻用户”其实依然属于我们所熟知的“用户群”这个产品管理中最基础的概念范畴,但是,“用户群”的范畴太大了,涉及的细分概念也很多,“相邻用户”也是其中之一,那么,它和“用户群”这个最大范畴的基础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呢?

或者说,在“用户群”中,“相邻用户”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呢?大家看下图:

如果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的话,就是这样:

相邻用户 = 潜在的可留下用户 – 现有的已留下用户

5、“相邻用户”理论使用的基本逻辑

任何一个理论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来支持,那么“相邻用户”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?大家看下图:

逻辑的东西,讲多了反而就没意思了,我只简单提一句:

适配线(PMF)和当前用户线(CRU)永远会存在差距,而两线之间的差距所涉及的用户就是“相邻用户”,而他们会为促进两线的无限接近重合提供真实的潜力。

那么,又是什么造成了两线之间的差距呢?

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。

6、为什么会产生“相邻用户”?

通过对“相邻用户”定义的理解,我们已经知道这类用户:1)需要你的产品;2)也在使用;3)但是却在和你的产品互动(使用/购买)中并不活跃。

关键的问题就集中在第三点上:他们为什么不活跃呢?

一定是有一些因素把他们困在了某个地方,那么,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明确了,找到这些因素,然后把他们从“困境”中拯救出来就可以了。

那么,问题的思考就又近了一步,去找哪些因素呢?

这就涉及到对“《采用产品旅程图(AJM)》”或者“《客户旅程图(CJM)》”这俩工具的应用和分析。

关于《客户旅程图》的详细介绍,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

业务流程&客户旅程分析表

受困因素可能会出现在地图中的任何一个步骤中,当然,整体来看,这通常是因为当前的产品定位或体验对“相邻用户”来说有太多的障碍。

在下一篇中,我就来讲讲如何发现“相邻用户”。(未完待续)


本文》有 0 条评论

留下一个回复